全球观焦点:达能宣布碳中和新计划,饮料企业可持续真“绿”还是洗“绿”?
近日,食品饮料行业领军之一达能宣布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在3月25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达能全球CEO盛睿安表示:“今年,达能在中国的六家饮料工厂将实现碳中和。”
盛睿安在发言 图源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达能是一家法企,在全球有三个主要业务模块:专业特殊营养、基础乳制品、植物基产品以及饮料和饮用水。去年,达能宣布执行“Re-Fuel”全球能源卓越计划,旨在加速能源转型,实现2030年至少有50%的工厂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盛睿安的前述表态,正是关于这一计划在中国市场最新进展的一部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论坛上,盛睿安称,企业应该在推动低碳经济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表示,达能致力于提供更多的健康食品,并将可持续发展嵌入企业发展战略中。
达能的产品 图源 |FoodBusinessNews
不只达能,众多饮料企业都在关注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饮料行业在全球范围内规模庞大,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例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包装材料的浪费和污染等。另一方面,也因为当下消费者对环保的认同感日渐提升,企业所塑造的生态美德(Ecological Virtues)很容易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雀巢全球CEO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日前访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过去,中国市场上的雀巢产品在采用更小、更适合的包装,以避免过度包装。施奈德表示,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产品,是雀巢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但他同时认为,在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回报中取得平衡对公司而言尤为重要。
在美国定制饮料开发公司Flavorman对2023年饮料风味趋势的预测中,公众对环保材料和可持续包装的关注是焦点之一,大多数消费者有意识地选择有明确的可持续包装标签的产品,并且愿意为提供可持续包装的产品支付更多的钱。
雀巢产品线图源 |环球产经
但一些“可持续”手法,真的可持续吗?
饮料公司的可持续探索有一些方法论。通常而言,饮料行业的企业会在包装、原料以及植物性产品上做可持续的文章:
1、包装可持续
在运输过程中用于拖动货物的包装类型,会影响产品或公司的可持续性。例如,Buen Vato公司去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纸板瓶装的龙舌兰酒,该酒由94%的可回收材料制成,运输起来更轻,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世界上第一款”纸板瓶装的龙舌兰酒 图源 |Foodbev
饮料行业的包装也是其最大的环境问题之一。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公司采用可再生或可回收的包装材料,如纸板、铝罐和玻璃瓶。这些材料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还可以为公司带来更高的品牌价值,比如瓶装水品牌依云在今年年初推出了首款可回收铝罐装苏打水。
2、采用可持续原料
在当地采购的原料不仅促进了可持续性,而且更新鲜、更健康。2000年起,“从农场到餐桌”的倡议开始得到重视,目的是让尽可能多的制造商从当地社区而不是国外采购产品。这样也可以减少运输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进口/出口成本。
3、推出植物性产品
据彭博社报道,到2030年,植物性食品和饮料市场预计将达到1620亿美元,高于2020年的294亿美元。据《美国日报》报道,植物性饮食更可持续,因为它们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更小,温室气体排放量只有动物性食品的一半。
Ripple Foods的添加蛋白质的燕麦奶和Vita Coco的添加纤维的Choc-o-lot,都提供了更多的营养,而且糖含量低。此外,这些产品的成分不含转基因,对环境友好。
然而,并非所有举措都是真正地为了可持续。一些企业会借助不透明的产业链,利用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为自己“洗绿(Greenwash)”。
“洗绿”一词是由环保主义者杰伊·威斯特维尔德创造的概念,指的是企业伪装成“环境之友”,试图掩盖对社会和环境的破坏,以此保全和扩大自己的市场或影响力。
这两年来,“洗绿”陷阱越来越常见。一方面,ESG逐渐受到重视,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环保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为了减少支出,有些公司“换汤不换药”,试图在不做出实际改变的情况下,将商品或是服务包装或是品牌形象打造得“绿”起来。
有多少办法可以“洗绿”?
在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饮料公司会制造一些洗绿陷阱。例如,将短期经济利益置于环境和社会责任之上、搭上环保的概念炒作产品等。这些陷阱不仅会误导消费者,也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欧洲游行者对洗绿表示抗议 图源 |Fortune
那么,饮料公司们都有哪些“洗绿”的方式?
首先是绿色品牌营销:许多饮料公司在营销活动中使用“可持续性”“环保”“天然”等词汇来标榜自己的产品,但实际上这些词汇只是营销手段,并没有实际改善环境的行动。
比如,可口可乐虽有“植物瓶获得多种奖项”的通稿,但却从未公开过关于“植物瓶”具体的产品研发实验与数据。红牛公司也宣传过其对环保的关注,但是一直未公布碳排放量数据,也没有在其生产过程中采取实质性的环保措施。
其次,许多公司展现单一问题解决方案,只关注少量的可持续行动:专注于单一问题,只关注一两个方面的可持续行动,如减少碳排放或减少包装垃圾等,而忽视了其他环境问题,未能真正解决整个生产链上的环境问题。
可口可乐公司声称其推出了可回收、可重复使用和可生物降解的包装,但是这些包装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大部分仍然是非可降解的。
另外还有纯粹的捐赠:许多公司会捐赠资金或资源来支持环保组织或项目,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只是为了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而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百事可乐在2019年曾宣布捐赠200万美元给美国自然保护协会,以支持其“持久水资源计划”,但是,百事可乐在生产和销售的塑料瓶包装,仍然在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为了避免陷入被饮料公司的这些洗绿陷阱带入消费,消费者也有通过一些方法来辨认企业是真的在投入可持续发展还是在“洗绿”:
1.查看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了解公司采取的具体环保措施和目标,是否具有实质性的改变。
2.了解产品的成分和生产过程:了解产品的成分来源和生产过程是否真正环保。
3.看看公司的行动是否与所宣传的价值观一致:如果公司宣传环保和可持续性,但在行动上并未践行这些价值观,那么它可能就是在洗绿。
4.寻找第三方认证:一些第三方机构会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行审核和认证,例如绿色建筑委员会和绿色和平组织等。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这些经过认证的产品。
当然,就算是以上的方法,也依然无法阻止“洗绿”的步伐,MSCI等各大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仍为“黑匣子”,漂亮的可持续报告有时也难以说明什么。但谁能说,开始有改变,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倾向呢?
撰文 | Ran
编辑 |Adam 国佳佳
排版 | 苏秋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