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线|Viasat发力中国机载互联网市场,以新一代高通量卫星覆盖空中网络需求

近年来,卫星通信领域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从几十年前以卫星广播、双向低速数据传输为流行的卫星通信业务,到如今的高通量卫星通信,互联网和数据的价值正在通过卫星向C端用户最大化地释放。

其中最为显著的应用领域就是机载互联网(IFC)。

全球范围内,机载互联网发展历史已久。特别是在北美市场,安装机载设备的飞机覆盖率已经非常可观。但一直以来困扰航司的问题是:如何让旅客获得与地面网络无差别的空中互联网体验。除了速率和数据量之外,旅客的多元化需求还包括丰富的应用场景。


【资料图】

体验经济驱动科技创新的时代,航司作为典型的面向C端用户的综合服务体,竞争战场也将来到“用户体验”这一维度。目前,大多数机载互联网仍然是需要单独付费的,但Viasat移动部门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Meherwan Polad认为:“免费机载互联网或一定时间段内的免费,一定会是大势所趋。”

机载互联网领域的中外时间差一直存在,但全球卫星通信巨头Viasat与中国卫通的战略合作,也让中国市场看到了一片新的蓝海。据称,Viasat与其第一家中国航司客户的合作也已经进入了具体的实施阶段,目前正在进行安装测试。

从Viasat的技术进展和全球商业进程来看,其将于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发射第一颗ViaSat-3号卫星。Viasat-3号卫星星座是由三颗高通量KA波段所组成的卫星星座,致力于再一次突破卫星通信行业的生产力。

“我们的卫星设计路径图旨在带来更快速度和更大容量、以应对用户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Viasat企业和移动部门全球市场副总裁Shameem Hashmi告诉36氪,更高容量的卫星有助于帮助合作伙伴在IFC等领域内改善服务、提高性能。服务方面,通过Ka高速互联网飞机等解决方案,Viasat目前已经与总计18家全球航司达成合作,包括美国本土的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美联航等5家航司及13家国际航司。此外,Viasat正在致力于进一步在航司部署相应的机载互联网技术。

在Viasat-3号卫星即将发射的节点之下,航司合作显得至关重要。卫星容量和处理如机场枢纽城市等繁忙地区的高集中度数据量,都是应对客户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需求和保持高质量连接的关键。而随着直播短视频成为了主流生活方式,人们的数据消耗量也出现了指数级的增长,已经达到了过去的15倍。然而,旅客很难真正意识到数据消耗量上的升维,对他们而言,体验意味着“只是做那些在地面上会做的事”。媲美地面的互联网体验,也正是Viasat对于未来机载互联网行业的预期。

回归中国市场,无论是卫星通信还是机载互联网,都仍处于萌芽期,但市场天花板却是极其可观的。根据中国商飞数据,2040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9957架接近10000架,占全球科技机队22%,同时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政策方面,在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加快推进空中接入互联网工作的实施方案中,也有计划近期将全机队接入空中互联网。

目前,中国航司内已经部署IFC系统的飞机基本局限于占机队比例很小的宽体机,绝大部分的窄体机选型还处于观望阶段。随着新的技术不断演变,航司选择合作与服务对象也越来越慎重。中国航司对于机载互联网的需求一直持观望态度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从技术层面出发,中国卫通集团发射第一颗Ka卫星以后,激发了中国航司对Ka机载互联网的兴趣,从而期待Ka解决方案能够取代传统的IFC系统,为旅客提供高性能和低成本; 从服务趋势出发,旅客共享宽带网络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航司的目标则是自上而下的,从在几架飞机上装载到面向整个机队。由于需要考虑整个机队的高速互联网表现,对同一个空域内的终端量和用户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的是IFC系统技术突破和充足的卫星资本,从而提供更可靠的网络系统和低网络运营成本。

针对这两个痛点,Viasat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金国平指出,当下,机载互联网已经到了市场渗透阶段,航司的考量因素综合用户体验、繁忙时期容量调度和卫星基础设施等多个维度,而Ka波段高通量卫星系统,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在与中国市场的合作中,Viasat全部使用了Ka波段卫星网络,将首先使用中国卫通中星16号卫星网络,后续加入更多高通量卫星,从而为中国航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动力支持。

“无论在空中浩瀚的大海,和无边无际的沙漠和空域,中国航司的旅客都可以流畅地使用各种无线终端,就像在地面一样。”

Viasat商业航空部副总裁兼总经理Don Buchman表示,未来,中国将会成为机载互联网最大、最重要的市场,会有越来越多像Viasat一样的全球技术服务商坚定地持续深耕于中国市场。

关键词: 卫星通信 中国市场 中国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