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打通整车、技术、服务生态,上汽享道Robotaxi在上海临港启动运营
12月15日,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汽AI LAB)与享道出行共同宣布,搭载了上汽AI LAB自研高级别自动驾驶2.0技术的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在上海临港正式投入运营。
这是自2021年12月,上汽享道Robotaxi在上海嘉定开始运营以来,上汽集团探索布局L4 级自动驾驶运营,实现技术升级、智能体验、商业化落地的又一次飞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嘉定到临港,Robotaxi2.0 迭代了什么?
2021年12月,作为上汽集团主导的国内首个车企L4自动驾驶运营平台,上汽享道Robotaxi在上海嘉定首批部署20台车辆,正式开始运营;并在2021年年底前,将上海车队规模增加至40台,并在苏州高铁新城区域上线20台运营车辆。
此次在临港启动运营的Robotaxi2.0技术架构方案,由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SAIC AI LAB)独立完成,后者主要负责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落地,其在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能座舱等多个维度,都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与项目沉淀。
在硬件方面,Robotaxi2.0搭载了新一代多传感器深度融合方案,抛弃了行业内广泛使用的非车规机械式激光雷达,全面采用更加稳定的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结合覆盖远中近的视觉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可实现360°无死角的多重覆盖,尤其是在天气、光照、拥堵等情况下,保证感知结果的稳定、准确输出。
软件方面,Robotaxi 2.0除了重构1.0的架构以外,还在感知、定位、规控这三大关键模块做了特异性设计。感知上,在五重感知硬件冗余基础上,实现了前融合和后融合相结合的策略,取得性能和稳定性的统一。
在定位上,Robotaxi 2.0构建了三层次的定位系统。三层相互融合,互为弥补,保证车辆在各类工控下的定位稳定性及实时性。
除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升级与迭代外,上汽享道Robotaxi 2.0还可通过V2X车路协同系统和远程驾控系统,完成从交互变革到架构升级再到生态演化的技术累积与数据闭环。
当然,技术方案具体要素、参数的迭代更多是站在技术服务方的角度来阐述,用户端的乘坐体验变化或许能更直接地看出上汽享道Robotaxi 2.0的迭代成果。一个突出的体验升级在智能座舱:原车娱乐大屏换下了原来的前排司机屏;后排乘客可在车内与语音助手“小可”进行多轮语音交互。智能座舱越来越接近于一个用户的私人移动休闲空间。
车企入局,然后有Robotaxi 的规模化
“技术企业缺场景,出行企业缺技术”,这是这几年自动驾驶行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其商业化问题无法得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的原因之一。
基于阶段性的局限,自动驾驶领域也探索了不少“权宜之计”,比如,把L4级自动驾驶技术用在L2+的功能上,或者更多的是,把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在园区、矿区等限制场景下。
这些动作的指向当然都是更快地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但“更快”只是答案的一面,从业者们还要不可避免地面对另一个问题:盈利空间。
限制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易于实现,但营收上限较低,长途货运可以帮助解决道路安全、人力成本增加的问题,但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大。相较而言,Robotaxi成为更多玩家率先抢滩的重地。
据IHS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元,其中Robotaxi占比将达到60%,规模将达1.3万亿元。基于更可观的市场前景,不少自动驾驶公司、车企、出行平台已经在Robotaxi的运营上纷纷试水:
2018年,百度Apollo开放道路测试共享出行模式;
2018年,广汽旗下的如祺出行,与小马智行宣布合作,共同组建自动驾驶车队,其Robotaxi开启了载人测试;
2020年6月,AutoX与高德地图达成合作,开始试运营Robotaxi;
行业玩家们行动迅捷,但一个无法忽略的局限是,在自动驾驶企业与车企的牵手中,Robotaxi车队车辆大多是后装改造。成本昂贵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很多车辆未经过车规级的安全认证,统一性、集成度和稳定性都难以与前装相提并论。而如果要朝着Robotaxi规模化的目标,前装部署就是那个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Robotaxi 行驶里程长,面对着更多Coner case,车企、自动驾驶公司、出行平台这个铁三角,拿掉哪一个,都会影响落地的成本与期限。自动驾驶公司受制于车源与集成能力,且又有运营数据与资金限制,出行公司如国外的Uber、Lyft等,成绩又一直难让人满意。这也是业内对Robotaxi前景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
能够打通这个全链路的似乎只能是车企。车企具备强大的制造和集成能力,更有长期积累的上下游的生态链接能力。而在Robotaxi的商业化运营中,车企背景的网约车平台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
此次投入运营的上汽享道Robotaxi 2.0背后,是上汽整车产业链提供的自动驾驶车辆研发支持。通过与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的合作,上汽享道Robotaxi 2.0实现了智驾与整车的高度融合。基于GVDP整车开发流程,在上汽临港工厂开启前装批量下线的这批Robotaxi,也是国内首批由整车厂主导研发生产的Robotaxi车辆。
上汽享道Robotaxi不仅打通了技术与场景应用,还将L4自动驾驶与临港新片区的V2X车路协同紧密链接,为未来实现“无人出租”做准备。
在行业生态资源链接方面,上汽享道Robotaxi的禀赋也几乎可以说“得天独厚”,有车企的车源,更可以依托车企的生态圈——阿里巴巴、科大讯飞、Mobileye、地平线、OPPO等都是上汽生态地图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用数据驱动自动驾驶落地方案的迭代
上汽享道Robotaxi的服务接入的是上汽的“享道出行”平台,后者是上汽2018年推出的出行服务平台,目前已覆盖上海、南京、杭州、郑州、合肥等40多座城市。截至2021年底,享道专车注册用户近3000万。这是上汽集团“新四化”(即“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中“共享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其积累运营服务数据的重要载体。
对自动驾驶来说,没有数据量,就等于没有“原油”。在此次临港运营启动之前,上汽享道Robotaxi已完成超过12万单的自动驾驶安全运营,包括商务通勤、地铁接驳、休闲娱乐等多个城市生活场景。未来,随着在临港地区的落地,上汽享道Robotaxi还将拓展更多运营场景,覆盖旅游、娱乐、景区出行等多种复杂出行场景。
上汽享道Robotaxi车队的落地,及其在实际运营中沉淀下的丰富的场景数据,也将为上汽的辅助驾驶方案提供重要的反哺。
此外,上汽人工智能实验室还与上汽帆一云(上海帆一尚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搭建了数据工厂,通过车云通路实现车辆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数据开发平台、仿真测试平台、车辆问题管理平台以及业务数据工具链等相关服务,助力算法快速迭代,驱动量产车规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创新。
据悉,上汽享道Robotaxi还将落地在更多城市。除深耕上海外,计划在年内落地深圳,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在不同城市生活场景的出行应用。这一年,也是很多行业人士预测的自动驾驶落地的转折之年。三年后的出行业态,值得我们给予这支科技加持与生态赋能的Robotaxi车队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