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讯:101010,旁观思维

你今天做选择了吗?


【资料图】

每天不到中午12点,我都会做很多;如,闹铃响,起来,还是再睡10分钟?早餐吃馄饨还是喝豆浆?去客户公司路上太渴,喝饮料,还是矿泉水等。

一则研究显示,人每天,大大小小决定要做三万多个,90%以上属于无意识情况,里面包括思想与心态;然而,小决定并不难,涉及利益相关就会陷入“纠结”状态。

半月前,朋友说要买个iPad。

正好前几天,我也有此方面需求,于是找到他询问,“到底会不会出现,买前生产力,买后爱奇艺”的情况;结果对方告诉我“别提了,我还不知道买哪一款”。

我问他,为什么还没有入手?

他告诉我,本身预算3000元,通过小红书等平台搜索该价位内,有无推荐款后,博主的科普,让大脑得到诸多奇怪的知识。

配置、像素、CPU性能、有没有高刷等全出来了,一顿下来,发现价格也从原本3000的预算增加到3500元。

这让我非常为难,尽管每天都在看博主们评测,当真正下单时,自己还会因为“配置”问题而烦恼;这不,最终也没有购买。

此类场景,想必也在你身边过。

就像买款包,大头1万块,市场上黑色联名款,要比白色是爆款贵出400元,你不会心疼1万块,却会为400块而纠结半天,为什么?其实,这是一种非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

什么意思呢?

从认知心理学来说,人们经常会忽略视野里的很多东西,即便他们必然“看”到,也并未“意识到”这些东西的存在,或者“必然看到的东西”会让自己选择障碍。

魔术师经常使用这一现象,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个不相关的物体上,然后光天化日之下,在其它道具上做手脚。

那么,是谁在引导我们的关注?

有两种方式在决定大脑关注什么:一是 [自下而上] ,由外源刺激主导的注意力;二是[自上而下],由内源刺激主导的注意力。

自下而上的注意力,一般是由外界一些显著刺激决定,这些刺激大多,与周围环境有很大不同。

例如,当你处在一片寂静的树林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关注一个一闪而过的影子;这种注意力,使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仍有能力探测到,周围意想不到的变化。

而自上而下的注意力,则指的主观地把注意力放在一个物体上;例如,捕猎者会在捕猎时,主动搜寻有关猎物的踪迹。

换言之,当你聚集到某些细节时,就会忽略到整体,而放大到整体时,就会不在意细节,这也被称之为“聚光灯现象”。

由此,人们更多时候会根据事物的“意义”,而非事物的显著性,来决定关注什么。

简单讲,我不在意远方时,就会关注当下,我关注细节时,就忽略了远方;所以,我们往往喜欢在“多”和“更多”之间选择,却忽略是否需要的问题。

我想,当懂得把自己想象成别人,跳出思维定式,通过旁观者心态来审视自己时,选择才会拨云见雾,因此,困住你的并非问题本身,而是局限的思维方式。

然而,我们总不能每件事,都询问朋友怎么选对不对?现实情景下,有没有一些实际可能的解决办法呢? “101010旁观思维”,或许能帮你摆脱“短期盲视”问题。

什么是,101010旁观思维?

将自我缩小,从现状中跳脱出来,以旁观者角度看待问题,都以“10”为时间跨度,来看待当下的决策。

如:1) 这件事,我这样做,10分钟后会后悔吗?2) 这件事,10个月后会后悔吗?3) 这件事,10年后会后悔吗?

你可能会认为,10分钟后我肯定不会变卦,10年后,我也不会想那么远,现实的确这样;你可以把它换成10小时,10天,10个月等,较小时间单元。

”数字10”间接意思在表达,第一个时间是先让自己冷静下来,最后一个时间是让自己看看,是否具备长远投资价值。

所以,101010旁观思维的本质,让你层层思考,自问未来,怎么看待当下的选择与判断。

这就像:

有段时间,我非常渴望买个云台拍vlog,各种看网络上的评测,我还为此找到很多下单理由,最终入手没半个月,它躺在桌子上吃灰了。

假设我用101010旁观思维法则,想下单时放一放,10天后再去看,我可能就不会买。

回过头复盘发现,如何我真想拍vlog,前期正确方法,应该先用手机完成几个,待作品在市场有反馈时,再入手。

亦或者:

你想健身,假设现在行动,10分钟后几十个俯卧撑搞定了;如果不做,躺在床上,10分钟后是不是什么也没有?

10个月后看,虽然当初坚持很累,肯定会收获许多,若没做,是不是什么都得不到,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用工作、职业规划等任何事项上。

因此,人的决策在短期内受视野影响非常大。

这种情况往往不是理性状态,完全顺着惯性思路进行,做出选择大概率会后悔。

想要稀释“视野”盲区,就必须把时间跨度拉长,淡化短期选择的影子,让事情拥有立体视角。

关键词: 自上而下 时间跨度 自下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