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领域是智能网联应用率先落地的主战场 | 专访金龙客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苏亮

——

作者:杨俊


(相关资料图)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从2017年的998亿元增至2021年近4000亿元。在政策、技术等多重利好因素的驱动下,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测算,2025年,我国汽车智能网联新增产值将达8000亿元,实现L2、L3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50%,L4级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市场。

产业发展如此之快,自然离不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每每有新的智能网联技术研发和应用需求的时候总会在客车领域率先落地。智能网联客车成为新技术研发和落地主战场。这其中不仅有政策因素的驱动,也有客车特有商业属性的因素。

金龙客车作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客车制造行业的龙头之一,其智能网联应用的发展多走在行业前列。而金龙客车工程研究院正承担着公司新技术的研发与创新的重任。本次,36氪数字时氪专访金龙客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苏亮,苏亮讲述了为什么客车领域是智能网联应用的突破口。

以下为采访实录(经数字时氪整理):

金龙客车目前在整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应用上具体是做了哪些工作呢?

苏亮:目前从整车方面来看,首先打造的是智能线控底盘,这也是整车智能化的基座。就相当于要实现智能网联的话,必须具备一个智能安全可信的智能线控平台,这是我们基于整车打造的一个基础能力。然后才有围绕着自动化、网联化的需求,打造整车面向智能化的应用,包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车载智能终端等智能网联关键零部件。然后整车要具备智能化的能力,必须有高算力的运算平台,在此之上针对各种应用场景来研发包括决策、规划与控制软件算法,这是我们新的研发重点。

金龙客车的1+ N 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战略,关于这个具体的战略您能详细的分享一下吗?

苏亮:1 + N 的产品战略,就是基于一个通用的智能线控底盘的基座,面向不同场景的打造不同智能化的应用,比如我们做的阿波龙这种园区接驳的产品,还有比如物流、港口应用等等各种场景应用产品,都是在此基础上孵化应用的。这就是整个智能线控的一个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的应用。

我们的场景应用范围在整个商用车行业是最丰富的。比如我们跟百度合作的阿波龙产品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目前已经在全国 30 多个城市地区有几百辆的车在应用。另外我们和京东合作的无人物流车也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做各种无人物流配送的工作。

我们还重点打造城市无人驾驶环卫车,以及面向智慧港口的无人驾驶水平运输车IGV。目前已经在厦门在开展常态化示范运营。另外在公交领域,因为这是我们最主要的领域。我们围绕整个公交系统的智慧化,基于车路协同的应用,打造完整的智慧公交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厦门、福州等全国多个地方示范运营。

商用车和乘用车在智能网联方面的区别是什么?商用车更注重的是哪些方面?

苏亮:商用车是分两类,一类是载人,一类是载物。从载人的角度来说,因为是公共出行,不是为私人服务的,所以对大运量的方面的要求,对于安全性的要求,对于出行过程中人流等各种数据的采集,监控,分析等方面会关注的比较多。如何让出行更加舒适、安全、高效,这是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重点。目前要把智能化,围绕着大量的人和频繁的上下过程进行结合。

智能化对于物流运输的影响在于如何安全、节能与高效运输。因为运行过程中,物流运输对于能耗的要求非常重要,如何更高效、更快速地实现优质的物流配送,这是目前技术的关注点。

对载人方面的影响,举个例子来看,我们目前在厦门基于车路协同应用对公交进行整改升级,这是对整个公交的快速通行进行了提升。比如实现车辆与信号灯的信号通信与控制,实现公交优先等车路协同应用,大大提升公交的通行效率及乘客出行体验。比如开发的公交安全领航系统,车辆在遇到斑马线或学校等一些特定的路段,或者是一些司机的急加速和急减速的这种危险驾驶行为都会基于云端数据的情况,通过提前告知,把不安全驾驶行为进行控制,大幅减少不规范的操作和危险的操作,提高安全性。

对于载物这个方面,主要是利用目前车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配送路径的最优配置,实现对物品运输过程中的提取和集散进行整体优化。

目前载物的车辆基本都是新能源车辆,从能源角度来看,这使得运营成本更低。从运营效率来看主要发挥车联网和物流驱动的作用,在运行过程中,一方面车辆的物流配送路径通过后台记录运营数据,结合路况数据进行实时的路径编排。除此之外,在车辆运营过程中,基于车辆的运营数据,对整车的能耗和输出的动力进行优化,以实现安全、节能的目的。

基于商用车客户群体的类型多为B端企业,这对于它的智能网联化有什么影响?

苏亮:从目标客户群体来看,因为客车车企确实是以B端客户为主,车企没有直接和乘客或者是货主端进行对接。所以这些集团客户的一些要求和他们的一些使用环境或者他们对于智能化的长远的理解,会对产品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但是我们现在更强调的是要和客户深度互动,基于客户的场景化来做定制性的开发。所以我们都是深入到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站在客户的角度分析运维的痛点,管理上的痛点以及乘客体验上的痛点,基于这些痛点制定产品性能的需求,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来表明目前可以实现哪些技术,做哪些应用,之后提供最终的解决方案。

以厦门公交举例,基于他们当前的需求,我们的技术工程师和一线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参与到运营管理环节当中。我们共同成立了一个联合创新中心,这还是蛮有特色的。双方为了共同的目标,真正聚焦在使用场景上去做这件事。他们会把运营数据开放,我们基于运营数据挖掘提炼出运营过程重出现的不足并给与持续的优化。比如公交的安全领航功能以及车路协同功能,那需要配备什么装备?基于厦门目前的运营情况,针对这些功能如何调试?这些都是我们和客户深入到使用场景中提取数据、采集数据,反过来针对车辆的功能进行定制化的开发。

目前在厦门做的车路协同的项目起到的示范效果还是很好的,比如司机的不安全驾驶行为降低了 50% 以上,这是有实际数据支撑的。

关于金龙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能否详细解释下呢?

苏亮: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其实是围绕着交通的全要素,形成的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围绕着交通大脑云控平台、聪明车、智慧的路,智慧站台,智能场站等一系列的产品,与约车运营平台的系统集合形成的解决方案。它的目的是把交通全要素集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智慧交通体系。

除了刚刚介绍过的整车方面的情况,在其他方面,主要是构建了数字孪生系统。基于车路协同的设备进行各种功能开发,另外我们之前做了智能站台,实现站台的客流量等信息采集,同时还增加了一些售卖广告投放等等为公交公司增加收益的一些配置。另外我们也结合现在整个的定制客运和灵活公交需求,开发了专门的约车软件,实现了创新的约车服务,这些都是我们开发的一些具体内容。

在智慧交通方案的推进过程中,是否有诞生新的业务模式或运营模式呢?

苏亮:如果服务的对象是公交客户这种有具体的使用场景的客户,需要我们去做联合创新,或者是深度捆绑的合作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模式。

另外我们在物流领域有尝试新的运营模式,是以自营车队来做运营服务。我们选择尝试自己做城市物流配送的运营,以及整体的运营管理系统都是我们自己来做的。这是我们探索的新的运营模式。

金龙客车目前在底盘应用方面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苏亮: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围绕着智能协同来进行。主要是从底盘的几大系统来进行研究,包括驱动、制动、转向、悬架,线控化等等。另外电池和整个底盘的集成设计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目前我们已经在公交领域里把研究成果具体应用到地铁巴士上,采用的轮边驱动系统和线控的自动转向。另外专门开发的超薄电子产品和整车底盘进行深度集成。目前已经落地应用了,这应该是我们在行业首创的。目前我们的地铁巴士产品应该在金华等十多个城市都有应用,在节能效果上提升了大概10个百分点。

在智能化、网联化的浪潮影响下,金龙未来的商业化布局在哪里?

我们现在认为在公交领域围绕着运营效率和安全管理这方面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个使用场景。

另外在封闭性的使用场景中,比如港口、矿山等方面的应用也是一个重点。从长远发展来看,在物流运输的场景中,商业化的潜力会更大一些,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关注和布局的场景。

数字时氪(digital36kr)

关键词: 金龙客车 解决方案 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