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消息丨大变局之下,中国医疗机构的破局之道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健康行业发展有着更多变数,也对医疗健康领导者们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挑战。
医疗机构的最新痛点有哪些?
(相关资料图)
2022全球医疗机构管理者们最关注的焦点又是什么?
如何才能应对频繁变化?
在以下这份报告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今年是连续第七年,飞利浦在全球范围内围绕健康医疗的现状和未来开展“未来健康指数”调研;并发布了2022年中国版《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应变局、创新局——医疗健康领导者应需而变,拥抱行业变革》。
作为 全球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调研 之一,2022《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对全球 15个国家和地区 的近 3000名 医院及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展开调研,获取洞见。
调查显示,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们正以全球领先的速度,推进以远程互联技术、预测性分析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健康科技应用,以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并赋能健康医疗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01
高于全球,37%的中国医疗机构领导者将提高医护满意度、保留核心人才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疫情三年,从宏观的国家公共卫生系统,到微观的每一个个体,已基本形成了系统而熟练的应对经验。
滴水穿石,百炼成钢, 这一过程实则非常艰难。
医疗机构是对抗疫情不能被击破的底盘,然而却面临最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应对疫情的反复;另一方面,仍然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后疫情时代,如何解决医护人员短缺、负担重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成为全球医疗从业者的首要任务。
飞利浦2022《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显示,
全球28%的医疗健康领导者,将人员配置作为他们未来三年的优先发展事项。
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将员工满意度和留用率提升作为当下(37%)和未来三年(38%)重点关注的事项。
疫情刺激了对数字化医疗的需求。
为此,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们正在加大对数字化健康科技的投入以推动医疗健康数字化转型,并积极拓展院外关护能力以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28%的受访者认为,突破院内外壁垒、提升院外关护能力十分有必要;而这一受访者占比的数据也相较于去年(14%)增长了一倍。
此外,提升基层地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已成为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们关注的焦点。
调研显示,有56%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致力于提升农村地区和低收入人群的医疗服务可及 性,其中:
有三分之二(67%)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表示,面向弱势人群提供更高质量的预防性关护是重中之重。
此外,优化医疗支付模式(63%)、推动远程医疗(62%)和疾病筛查项目(59%)也是发展重点。
相较于其他数字化医疗技术,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的投入占比最高。
调查显示,有89%的受访者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投入人工智能,这一占比相较去年增加了42%。而在未来三年中,行业领导者们(82%)无论是在临床或是在医院运营方面,都将继续保持目前对人工智能的投资力度。
数据来源:《2022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02
高于全球,78%的中国医疗机构领导者所在医院已采用或推进预测性分析技术赋能医疗关护
近年来,中国医疗体系正在加快尝试向以互联网和新技术为载体的智慧医疗转移,智慧医疗与传统医疗进一步深度融合。
截至2021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0亿,在全球数字化国家人口总量中占比最高;
截至2021上半年,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互联网医院总数已超过1600家。
目前而言, 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对预测性分析技术、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投入与应用已然走在世界前列 。
数据来源:《2022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调研显示,78%的中国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的医院或医疗机构已经采用或计划推进预测性分析技术来赋能医疗关护,实现提质增效 ; 这一比例 高于全球平均值(56%)和美国的调研数据(66%) 。
预测性分析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预测医疗专业人士的岗位流动与缺口、设施维护需求预测、提高资源调度与利用效率、医院容量规划、改善后急性期护理水平。
为了更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导者正在寻求更多支持,包括改善对关键绩效指标的追踪、部署数据专家以及将健康信息技术集成到医院运营等等。
约三分之一(33%)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认为,对绩效的追踪评估和KPI设计是数据应用效率的关键。他们相信,通过追踪运营表现,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数据对机构内部流程做出必要改进。
数据来源:《2022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然而,目前中国医疗数据和预测性分析技术要真正赋能临床医疗仍面临很大阻碍 。
调查显示,仅57%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对其所属机构的数据准确性持乐观态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9%);尤其是在数据驱动的决策方面,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中国受访者比例达54%,高于全球平均数据(35%)。行业整体对数据的信心仍有待提升。
其最大问题在于“数据孤岛”。58%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认为数据孤岛阻碍了其所属医院或医疗机构高效利用数据。
数据来源:《2022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
对于造成“数据孤岛”的主要原因,调研显示:
超过四分之一(29%)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认为,技术基础设施的局限性是数据利用效率提升的核心障碍。
26%认为,想要充分释放数据的力量,完善数据政策和法规是重中之重。
超过两成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表示其所属医院或医疗机构在数据管理(26%)和初始数据获取(25%)方面遇到了瓶颈。
24%在调研中提出了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担忧。
22%认为,技术系统和平台之间缺乏互通性。
因此,解决技术系统互通性缺乏和基础设施局限性等问题,将有助于更充分地解锁预测性分析技术的潜力和价值。
为此,中国各地的医院已经在发力改善技术系统和平台方面的互通性,以此赋能大数据分析的高效运用。
相信未来,随着“数据孤岛”被打破,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5G和区块链等技术更成熟以及在医疗领域更广泛互联互通,数字化医疗有望真正突破壁垒,赋能医护和患者。
03
高于美国,23%的中国医疗机构领导者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医院运营管理的优先考量
过去十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已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此基础上,中国致力于 建立真正健康、可持续的医疗体系,为应对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今年的“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有一令人瞩目的亮点: 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不仅关注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还将可持续发展及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调查显示,23%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医院运营管理的优先考量。 这一比例已与全球平均调查数据(24%)趋于一致,甚至高于美国(19%)以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 此外,约28%的中国受访者明确表示正在积极推动医院及医疗机构落实社会责任。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的医疗健康领导者们肩负起了带领整个行业走出危机、开拓发展新路径的重任。
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一方推动,医疗机构、政府顶层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商、设备厂商缺一不可。 合作共赢是大健康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调查显示,中国医疗健康领导者们相信,通过与包括健康科技公司在内的企业和组织合作,协同创新,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数据,释放数据潜能和价值。
54%的受访者表示, 大型科技公司是他们的优先合作对象 ,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3%)和其他14个受访国家;
除此之外, 专业协会和组织也是行业领导者们积极促成的合作对象(50%) ;
另有39%的领导者相信与健康科技公司的合作将为医院及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带来益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全民健康,是社会和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趋势之下,需要政、产、学、研的共同携手努力,将大数据、AI、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使远程医疗、精准医疗、互联网诊疗、智能终端加速落地,让医护和患者真正受益。
数据来源:《2022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