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播:在职场,什么才是好的竞争?

在职场 , 不可避免会遇到竞争。

不同的人会理解成不同的意思 , 有些人在竞争中合作 , 有些人在合作中竞争 。


(资料图)

就像很多人懂得在竞争中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风度 , 用更好的方式赢得结果 ;

而还有些人则在竞争中昏招频出就为拼个你死我活 , 最后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

今天想借这篇文章 , 聊聊我在职场中遇到的竞争和我理解的竞争 。

01选择开放式的竞争,而非封闭式的竞争

在我经历的竞争中,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的各类竞争,大多数可以分为2类:

开放式竞争

封闭式竞争

什么叫开放式竞争?

主要的表现,就是没有哪一次结果会注定你的最终结局。

即使你在这次竞争中失败,或者暂时落后,没有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总还有下一次机会等着你,说不定下次就逆风翻盘。

次要的表现,不必在竞争中过于降低自己的底限,而是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就像有人一想到要竞争,第二步可能就是想法子怎么搞臭抹黑别人,反而是那些真正在认真思考我如何提供别人所需要的服务,并以此来打磨自己服务品质的人,会真正赢得这次竞争。

什么叫做封闭式竞争?

主要的表现就是“零和博弈”,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

就像很多人一提到职场竞争,可能就以为是今天不拼个你死我活老子就不罢休,拿着达尔文主义精神一顿输出和操作。

次要的表现就是这种竞争非常短视且不长久,这种竞争模式完全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财富、资源、机遇都是有限的,个别人的利益增加必然意味着对其他人的利益掠夺,这是一个类似于丛林法则统治下弱肉强食的世界。

顺着这个思路再往前思考下,比如当你的领导看到这次内部竞争,他肯定不希望看到谁更狠,更不择手段,更没有底限,除非你的领导也是这类人。

领导希望看到的是你的进步,他想看到下属身上不同的优点,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态度,然后安排到更合适的地方。

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詹姆斯·卡斯在《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中写过:

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所以,对于一个想要发展长远、且留得住优秀人才的公司来说,他大概率会倡导更开放式的内外部竞争,不然所有人的下场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斗个两败俱伤没一个能活下来的。

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个人身上。

02好的竞争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开始而非结束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家公司里财务总监和业务总监常常闹矛盾,财务总监说业务总监在外面跑业务花钱太多,而业务总监说财务总监老是掐自己的预算,这两个人天天在公司看对方不顺眼,闹的大家都不好过。

公司就有人问领导,为什么不管管他们两个人。

领导说的是:

财务总监卡预算是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必须要做;

业务总监跑业务要花钱也是应该的,不用插手管。

只要两个人没有原则性的错误,也不影响工作,其实完全不用插手,但其实这个领导没说的话是,这两个人我都在管,只是我不用亲自插手管,用彼此相互竞争的手段进行制衡即可。

好的竞争,可以让内部进行良性互动循环,发挥巨大的“鲶鱼效应”,不至于让团队丢掉战斗力和竞争意识。

但是,也有人并不是这么想,比如有人认为职场上可以一团和气,都是相爱相亲的一家人,完全不存在竞争,不出意外的话,这样的团队很快就会归于平庸。

当然,还有人沉浸在职场竞争中的攻击快感里,却从来没考虑到领导也在从旁边观察你的行为。结果就是,虽然他能够斗倒几个对手,却一直无法获得提升。

这些人都属于没有理解职场竞争的真正含义,你也可以看看你自己身边是不是就有这样的人。

关于内部竞争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囚徒困境”,也就是说在一次博弈中,在不知道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背叛,因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可能的获益。但是在多次博弈,采用针锋相对策略即如果对方背叛,则在下次采用报复的方式博弈的话,结局是大家都会选择合作,因为合作获益最大。

其实,在职场也一样,恶性竞争只会让彼此双方越来越累,最后都没有饭吃。

一场真正好的竞争更多的是指工作场景中,为了分出胜负而进行的能力、关系展示活动,有3个理解要点:

它和工作直接相关,比如业务工作、协助需求、外部提案等等;

它会有相应的结果,比如阶段性结果、月度数据、项目进展等等;

它并不会就此结束,比如每月一次、每季度一次、每年度一次等等。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竞争的本质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并且会产生一定阶段性的结果,而且是呈可持续性的周期发展。

我特别赞同一句话说的是:

好的竞争是手段而非目的,是开始而非结束。

正因为有了良性竞争,我们才能得以看到社会各个方面的高质量发展:

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拼搏奋发彰显体育精神;

大洋航道里,贸易全球化运动让彼此密不可分;

万里高空中,世界在国际航线串联下已无隔阂。

这种对待竞争采取不同态度的人,同样在职场上有所展现。

所有表现平庸的人,几乎都是在理解“竞争”二字的时候,有了根本上的偏差。对职场竞争理解有误,可能对你一时的影响不明显,但明明白白地展示了你的格局,也直接会决定你未来职业发展的高度。

03关于竞争的4个原则

中国人有句老话叫:

买卖不成仁义在。

这句话就是说给那些一提到“竞争”两字就非要撸起袖子掐死对手的人听的,因为很多时候竞争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有来有回有一有二,没必要把长久的事业做成一次性的交易,路边摊还讲究回头客,更何况是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职场。

既然都已经聊到了职场竞争,谈谈我自己一贯坚持4个原则:

1.更擅长的,而非更短缺的

其实无论是何种竞争,其本质就是实力的较量,而且是集中优势力量进行较量。

与其拿自己不擅长的短板和人竞争,不如拿自己擅长的长板和人掰手腕,比如在做增长性项目的时候,你擅长用内容吸粉,就别拿着自己不擅长的活动策划去和人家比,都不是同一个纬度的,没有可比性。

2.更专一的,而非更宽泛的

想想当年盛极一时的乐视,音乐、视频、电商、影视、体育、云服务,什么都想面面俱到,最后可能可能什么都捞不着。

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职场竞争也是,所有人的注意力带宽只有这么多,就像你又想做运营,又想做设计,还想搞点产品,过几天还想碰碰人力资源,并不是说多学习不好,而是在你还未精通某一项的前提下,就贸然开启多线竞争,其实结果并不会太好。

与其想着什么都做,不如抽出主要优势中的力量去和别人拼,而不是在宽泛的范围里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

3.更包容的,而非更封闭的

因为人类的合作,是一直都在进化着。

翻开过去的历史,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掠夺、战争等基于认为有限的资源的零和游戏。然而,进步的基础是在竞争中合作,从狩猎到农业再到工业,人类的分工越发精细,甚至到全球化时代。

在职场中亦然,如果只是因为在一次竞争中,就永远把对手纳入黑名单,甚至见一次打一次,无限期的压制对方,其实完全没必要。

4.更长远的,而非更短视的

前段时间因为业务的关系对接了深圳一家上市公司的业务员,对方在了解了我的需求之后,迅速给出了几个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而且针对我预算不足的问题,系统地进行了分析并告诉我“为什么这块业务预算不能省”,最后还迅速配齐相关运营团队。

虽然最后项目暂缓,我也从侧面表示抱歉,但是对方并没有就此发难或者抱怨,而是非常开明地表示理解,下次有需求还是会第一时间进行配合。

其实无论是发展也好,竞争也罢,任何时候真正的高手都不会是满足于做一次性买卖。

即便是一次性买卖,也不会是想着赚一笔就走,而是千方百计考虑想着为客服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以便下次对方考虑回购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自己。

写在最后

刘润老师曾经说,

竞争就像漩涡,把我们卷入。也许我们要做的,就是战胜自己,战胜对手,战胜竞争的漩涡。

其实,我更想加一句,我们还需要战胜只想赚块钱的欲望、战胜贪大求全的野心、战胜厌倦枯燥的秉性、战胜遇难则退的胆怯。

因为不同层次的竞争,最后面临的结果也不一样。

有人通过竞争彰显自己的能力和格局,而有人因为竞争暴露了自己的缺点和底限。

以致于最后,有人在竞争中越走越远,有人因为竞争无路可走。

关键词: 也就是说 第一时间